面对近10亿吨的年产量、6亿吨调出量和持续多年的铁路、公路运力紧张,对于内蒙古来说,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内蒙古代表团建议:将内蒙古确定为国家级煤炭深加工实验示范基地。这一建议既是心声,也是决心,它向外界传递出非常明确的信号:内蒙古要彻底改变挖煤—卖煤—粗加工—传统煤化工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打造高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世界级新型煤化工基地。
后石油时代的战略举措
此次提出的煤炭资源深加工,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工,也区别与几年前全国各地风行一时的传统煤化工。几年前,随着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等国家5大煤化工示范工程的成功,燃起了全国有煤省区竞相发展煤化工的热情。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统计,2009年,地方政府和央企上报的煤化工项目就达104个。如果这些项目全部上马,每年要新增用煤量8-10亿吨煤,用水20亿吨,增加碳排放10—12亿吨。为了抑制产能过剩,保证煤化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紧急刹车,于2009年9月出台文件,规定3年内,不再开工新的煤化工项目。如今,3年大限已过,煤化工产业何去何从?今年年初,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编制完成,这标志着备受业界关注的煤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政策已初步成型。根据《规划》解释,此次提出的现代煤化工,是将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实现煤的多级利用、多联产,并与钢铁、有色、稀土、盐碱化工、多晶硅、建材等优势体色产业融合,构建起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高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高效化发展。这意味着现代煤化工产业必将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富煤缺气少油”,目前,煤炭资源的利用以直接燃烧和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大,开展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适度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产业,将单纯供煤转变为提供油气等高效能源,是应对国内外油气资源控制和平抑国际油气价格的重要反制措施,是后石油时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开展煤炭资源深加工试验示范,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推动煤炭资源类项目向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可以有效解决大量原煤外运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吹响煤炭深加工进助我区有效避免陷入资源枯竭地区发展的困境。国家《规划》明确提出,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节能减排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将优选一批示范项目积极争取试验示范基地落户内蒙古,既是我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我区长期依赖能源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在发展中积累了不少问题,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是内蒙古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我区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在致力于产业多元和升级,重点安排在煤炭主产区及煤炭调出省区。试验示范项目将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通过升级示范使我国煤炭深加工产军号,,但是,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区域分工等因素制约,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壮大还需时日。而作为自治区优势产业的能源产业,如果能够实现升级转型,是我区当前转方式、调结构较务实的举措,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是内蒙古较现实的选择和较有效的途径。东北很多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在资源开发的高峰期就谋划转型。开展煤炭资源深加工试验示范,发展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延伸升级,可以帮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具体来说,对于实验示范项目,较基础的条件是能效、煤耗、水耗等准入指标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于内蒙古来说,7000多亿吨赋存稳定、适宜转化的大型整装煤田,每年58.6亿立方米的黄河水配给量和337亿立方米的东部地区地表水资源,已经具备了进行煤炭深加工的资源禀赋;而去年近10亿吨、占全国1/4的煤炭产量,6亿多吨的煤炭调出量,让内蒙古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我国第一煤炭生产和调出省区。内蒙古,完全符合国家选择示范试验的要求。“十二五”已经开局,新一轮发展大幕已经开启。能否在此轮发展中拔得头筹,走在西部前列,追赶上东部发达地区的步伐,对于地处北部边疆、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资源开发焦点的内蒙古来说,至关重要。煤炭资源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能否在我区实施,关系着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祖国北部边疆的繁荣与稳定,意义非同寻常。
基础以备,只待东风
较近几年,我区一直在为现代新型煤化工做着前期准备。按照国家控制能源总量的要求,我区始终控制着产能平衡,在保证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和严格保护资源总量间寻找平衡点,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做长远打算。为此,几年累计关停矿井960个,今年还计划淘汰关闭45万吨以下的矿井,大规模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十一五”期间,国家在我区建设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等四大类世界高效的煤化工示范工程,这些项目大部分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为煤炭资源的深加工示范试验奠定了技术优势。目前,我区已经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形成了100多项新型技术,同时还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大型企业,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为了控制准格尔地区的高铝煤炭的零散外运,自治区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目前,自主开发的多种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已经成熟,工业化生产有了很大进展。大唐公司采用预脱硅——石灰石烧结法年产24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已经实现稳定生产;蒙西集团采用石灰石烧结法年产4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今年将建成投产;神华集团年产4000吨酸法中试生产线已建成,年产100万吨示范项目今年开工建设。这些技术的成熟,为煤炭深加工的全面示范试验储备了技术条件。现在,在内蒙古进行煤炭深加工示范试验的时机已经成熟,只待政策、金融等东风吹来,便可乘长风破万里浪,扬帆起航。
煤炭深加工,前景无限
煤炭资源深加工,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首先,能够实现大幅度深加工增值。据初步估算,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12倍;其次,可以提高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我区已经查明的铝土矿资源储量不足30亿吨,按照目前的开采规模,保障年限不足20年,准格尔高铝煤田资源量264亿吨,约近80亿吨的高铝粉煤灰,实施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可以提取氧化铝26亿吨左右,折合铝土矿量66亿吨,相当于我国已查明铝土矿总储量的2倍。如果这些高铝煤田就地深加工,一石双鸟,事半功倍。按照国家的《规划》中提到的煤炭深加工的试验示范方向,一旦试验示范基地落户我区,示范项目将紧紧围绕褐煤梯级利用、精煤分级高效多联产利用、煤化电热一体化、煤地下气化等领域开展。据有关专家解读,此次的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的煤制油或煤制气,而是综合配套的系列技术应用,一个示范项目可能涉及上百个企业,上百项技术,甚至上百个行业。示范项目落户在哪个省区,对该省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内蒙古各界正拭目以待,希望续写“十一五”时期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落户的辉煌,希望依托这些试验示范项目,突破发展瓶颈制约,真正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