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是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十一五”江苏电力装机容量年均增长8.9%,但同期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和电力需求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5%、12.0%,新建电源显然跟不上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从电源投资看,“十一五”期间,江苏电源项目固定资产累计投资590.34亿元 (而2005年全省 ? 电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296.47亿元),电源投资占电力建设投资比重由65.9%下降到25.9%,发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比重由8.3%下降到6.7%。其二,经济重化工模式明显,高耗能用电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虽然江苏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性、结构性障碍,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工业用电年均增长13.2%,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幅1.2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57.1%上升到60.2%。2010年,江苏省全力以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加大了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力度,但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四大高耗能行展和电力供需平衡情况,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将面临较为严峻的电力短缺局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数重因素致使电力紧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电力需求旺盛,尤其是苏北、苏中用电增长强劲,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用电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从目前全省电力供应能力看,“十二五”尤其是前三年江苏将面临新的供电紧张局面,其中2011年全省统调较高负荷将达到6900万千瓦,电网较大电力缺口约1000万千瓦,如果夏季高峰未核准机组应急发电,电力缺口约为600万千瓦。预计明后两年电力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据分析,造成“十二五”电力紧缺的主要原因包括四项。其一,“十一五”期间新开工发电项目不足,新增电力投产速度与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增长不匹配。从新增容量看,业用电量仍同比增长11.6%,用电量占比达到24.4%。2010年,江苏省新增用电报装容量为5764万千瓦,同比增长28.3%(其中大工业用户报装容量同比增长73.7%),而同期浙江、广东、上海新增用电报装容量分别只增长7.6%、-19.2%、-4.2%。其三,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电网峰谷差加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江苏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江苏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7.8%、9.2%,2010年则分别提高到9.3%、10.1%。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的增加不仅表现在用电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带来季节性用电高峰问题。2010年全省统调较高用电负荷为6034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7%,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0.7个百分点。2005年江苏空调负荷仅为1100万千瓦左右,2010年则提高到约2200万千瓦,5年几乎翻了一番。空调负荷受气温变化影响极大,而且持续用电时间短。近年来,由于用电特性的变化,江苏电网高峰负荷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峰谷差越来越大。2010年,江苏电网统调较大用电峰谷差、平均用电峰谷差分别为1457万千瓦、876.4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8.1%、10.2%。峰谷差逐年增大,给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与调峰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空调负荷的快速增长,是造成江苏电网季节性电力紧缺的重要原因。其四,一次能源供应存在不确定因素,电力燃料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江苏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约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建设已核准或已获“路条”的电源项目,确保明后年合理的投产规模,较大限度地减少新一轮电力瓶颈制约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是加快电力项目审批步伐,以部分已实施“上大压小”项目第二台机组和苏北沿海、苏中沿江一批综合条件较好的备选燃煤机组项目为重点,争取尽快获得国家核准并加紧开工建设;四是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电源结构;五是以西南水电和“三西”(山西、陕西、蒙西)煤电为重点,加快跨区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步伐,较大限度争取省外电力资源。根据测算,如果加快电源项目开发进度,保证一批大机组及时投产,同时加快区外来电引入步伐,江苏省电力平衡紧张的局面有望自2013年起得到扭转其二,加大电力运行监测,全力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加大电力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力度,做好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平衡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统筹安排发供电设备检修、机组备用容量和应急容量,较大限度挖掘电力资源。加强发输电设备运行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减少因机组非停和线路跳闸影响电力供应。加强电煤供需形势监测预警,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煤可靠供应。加强与华东电网各省市的协调,积极争取区外来电其三,协调煤、气组织供应,建立稳定的电煤市场。全力做好电煤等一次能源保障工作。建立煤电价格疏导常态机制,尽快启动煤电联动,适当提高上网电价,促进煤电行业和谐发展。加强煤炭市场监测和组织调运。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变化,督促各发电企业与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稳定煤炭供应渠道。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运输部门联系,加强资源组织,保证运输畅通,努力实现稳定供应。加强天然气供应的协调,密切与天然气供应单位的沟通联系,统筹协调西气一线、二线和川气,尽较大可能争取资源。鼓励和推动发电企业建立储备煤基地,在煤炭供应紧张时起到应急救急的作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满足江苏省新增电煤需求。其四,依靠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实现节电降耗。积极实施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工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传统工业化过程过度依赖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电力消费结构,提高电力消耗的度电产出。通过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加强管理,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使“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单位GDP电耗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有较大下降,减少经济发展对电力增长的依赖。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对清洁能源的接入能力和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降低发、输、供等环节的电力损耗。其五,充分发占全省总量的89%、91%。同时江苏一次能源严重匮乏,生产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不到10%,江苏省内煤炭产量只能维持在2400万吨左右,90%以上的煤炭需要从省外调进。由于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煤炭、天然气供应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近年来,我国煤电价格形成机制一直没有理顺,随着电煤价格的不断攀升,发电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赢利水平持续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这种状况如不根本改变,将影响电煤的安全可靠供应。此外,江苏天然气供应主要依赖西气东输,在目前我国天然气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燃机电厂用气不能得到保证,从而给电力平衡和燃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多措并举应对电力紧张其一,加快电源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缺电是江苏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尽早采取措施,加快电力建设步伐,较大限度地减少新一轮电力瓶颈制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十二五”期间,应每年争取800万千瓦左右的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同时,继续加大电网投资力度,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加快对未核准存量发电机组的核准进程,挥电价杠杆作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制订和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采取有保有压的方针,确保居民生活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电需求。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进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改革,合理引导用电需求,减少电网峰谷差,提高负荷率积极推进电价改革,进一步理顺能源产业关系中电价过低的问题,及时启动煤电联动政策,适度上调上网电价和终端电价,一方面扭转发电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的现状,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手段加快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高终端用电效率。针对“十二五”前期电力紧缺的现实,提前做好相关应对措施,防止在缺电时期大规模出现小柴油机发电现象。